驚人間阻撓事故,聞天上聖召綸音
讀經一:(宗13:14,43-52):外邦人信主
讀經二:(默7:9,14-17):基督要領人到生命之泉
福 音:(若10:27-30):耶穌賜永生給他的羊
中國文化:不招人忌是庸才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。
猶太人看見這麼多人,就滿懷嫉妒,反對保祿所講的,並且辱罵他們。保祿和巴爾納伯卻毫不畏懼地說:「天主的話本來應該先講給你們聽,但是因為你們拒絕接受,判定自己不配得到永生,因此,我們就轉向外邦人,因為主曾這樣命令我們說:『我已立你做外邦人的光明,使你把救恩帶到地極。』」(宗13:45-47)
保祿被稱為是「外邦人的宗徒」,要把救恩帶到地極。但出人意料的,是他之所以到外邦去傳道,竟是源於一個不幸的事件,由人的惡意所促成。
事緣保祿和巴爾納伯在安提約基雅的講道十分成功。保祿在會堂中講了一篇十分精采的道理後,「眾人要求下一個安息日再給他們講這些事」(宗13:42)。下個安息日,果然產生哄動,許多人都聞風而至,「幾乎全城的人都聚集起來,要聽天主的話。」(宗13:44)可惜樹大招風,也中了俗語所說的:「不招人忌是庸才」,保祿當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佈道家,而絕非庸才,所以「猶太人見這麼多人,就滿懷嫉妒,反對保祿所講的,並且辱罵他們。」
保祿和巴爾納伯於是對他們說:「天主的話本來應先講給你們聽,但是因為你們拒絕接受,判定自己不配得到永生,因此,我們就轉向外邦人。」
我們都相信,天主能使壞事變為好事,愛爾蘭也有句成語:「如果天主要關上一扇門,他必要開一隻窗。」有時,這隻窗比那扇門還大呢!所以,猶太人的惡意,剛好就成為保祿和巴爾納伯轉向外邦人傳教的契機。這確是人們所不能預料的,也是人所無法破壞的天主的計劃。
人生複雜異常,也危機處處,我們要不斷的作選擇,以完成自己的生命,也為了承行天主的旨意。找不到好的選擇,做不了好的決定,這固然是缺憾,但有時找到好的選擇,作了好的決定,卻未必是最好的事,因為這會使我們不再用心去找出「更好的」選擇和決定,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個「好的」選擇和決定。
因此,有時「好」會成為「更好」的敵人,而「好選擇」則成了「更好選擇」的障礙。
向猶太人傳福音而又成功,這當然是好事,但如果只是這樣,我們就不會有保祿這位外邦人宗徒的出現,因為保祿的精力、時間都會全部用在猶太人的社會中,向猶太人傳道。
當我們遭逢挫折、遇到失敗、前路茫茫的時候,很可能這就是我們生命的轉捩點,或者是突破的起點。我們不要只顧無奈而難受地看著那扇「砰」然一聲關起了的大門,我們可以、而且應該游目四顧,靜心期待,看看是否有一隻窗,正在悄悄的為我們而敞開了?
今天是聖召主日,所有基督徒其實都已蒙召去為教會、為天主而工作,而天主是藉著所有的機會向我們招手的。天主在我們的心中向我們說話,天主在聖經中向我們說話,天主也藉著他人,和藉著世上的一切事件和變故向我們說話。天主臨在於我們的信仰聚會中,也臨在於世上的「時代徵兆」中。
當保祿和巴爾納伯發現在猶太人中傳道是「此路不通」的時候,他們便聽得到、看得出,這原來就是天主召叫他們向外邦人傳道的徵兆。人間的變故,原來竟是天主的話語,是從天上來的綸音!
其實,天主需要我們,正如他需要保祿和巴爾納伯一樣。他要假我們的手,藉我們的口去為他傳福音、作見證;我們要作基督未完成的工作,去他未去的地方,向他未曾面對面的會晤的人傳福音。最好是為此而奉獻一生。
荀子在勸學篇中說:「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。」登高招手,很遠的人都能看得見;順風呼喚,聽到的人會更多。這是荀子所謂的「善於假借外力」。天主能藉我們而傳播福音,不也是「善假於物」的一種形式嗎?
今天的若望福音也說:「我的羊聽我的聲音,我認識他們,他們也跟隨我。」(若10:27)我們是否願意跟隨耶穌,和他一起,為他而召集所有的羊群,以進入他的羊棧呢?我們知道天主真的願意我們和他合作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