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熱愛世人,是人性尊嚴最積極的歌頌者。他似乎特別照顧被人遺棄的人,無論是窮人、病人、痲瘋人、漁民,甚至是被人鄙視的稅吏、外邦人、娼妓和罪人,都不會被摒絕於他的注視和愛顧之外。
他曾經為了提高人的地位,而和當時的宗教領袖、法律專家起了嚴重爭執,因為這些人認為傳統和法律(例如安息日禁令)是神聖不可侵犯的,而耶穌卻認為人比最神聖的法律更神聖,比人為的傳統更重要。
他在被釘十字架時,更曾熱切地為自己的仇人祈求天父的寬恕。
但他並不是一位泛愛主義者,他也有自己的團體和一些特別親密的朋友。他甚至曾經為了自己朋友的死亡而悲傷,為了自己民族即將遭受的悲慘命運而流淚。換句話說,耶穌雖然屬於整個人類,但他也有強烈的民族感情。
雖然不少人稱他為師傅或老師,但他除了本身的條件外,卻是一無所有:他沒有進過大學之門,沒有做過官,沒有令人震懾的權勢,也沒有足以提高自己身價的證件。他孑然一身,無所依託庇蔭,世人認為偉大的東西,他一樣也沒有。他唯一擁有的,也許只是自己的信念、熱誠和毅力。就憑這些,
他到處奔走,冀能為世間帶來滋潤,替人類 帶來蒼天的祝福。
他是一個詩人,一個對生命觀察入微的真正藝術家,所以他常能用最美麗的圖畫和比喻來教導群眾。在他的眼中,大自然的一草一木,生命中的一靜一動,隨意俯拾,都可成為宣道的材料,都可為人生最高深的道理作最淺白的注腳。
他除了是一位良善心謙、慈悲為懷的導師和牧者之外,也是一位革命家、釋放者。他曾宣稱要「向貧窮人傳報喜訊,向俘虜宣告釋放,向盲者宣告復明,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。」他並不輕視財富,也不鄙棄富人,他只是要改變由財富所造成的人為不平等,並要制止一切不公義、壓迫和剝削。他不單同情弱小者,而且是他們的朋友、拯救者和代言人。
他由天父所派遣,來到世界與人同住,要向世人揭示建設大同世界的藍圖,教給人個人成全的準則和人際間交往的金科玉律。這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使人人都能度一個更豐盛的生命,以光榮他的,也是眾人的天父。他甚至告訴人們,他自己就是「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,因為只有他能完全透徹生命的真理和祕密,只有他能指示人如何走向生命──一個自今世開始,而於來世完成的永恆真生命。
他為人守正不阿,而且充滿正義感,所以他常揭露人心的歪念,譴責隱密中製造的陰謀。他憎恨罪惡,卻同情在愚昧和軟弱中失足犯罪的人。但他的同情並非姑息,他要求真誠的悔改。
他經常發出振聾啟聵的呼聲,這些聲音甚至能使那些尸位素餐、不按上主計劃行事的宗教和政治領袖們的寶座感到震動。於是,正如所有先知都曾因為自己的敢言、敢為而遭難,這位先知中的先知也難逃被迫害的厄運。因為雖然「光明來到了世界,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,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。(若
3:19)
終於,他不再見容於世界,而被他曾熱愛過的世界所捨棄。他被釘在十字架上,受盡屈辱而死,完結了他在世上三十三年的生命。
他死後第三天,安葬他遺體的墓穴空了。他的敵人說是別人偷去了他的遺體,他的門徒卻說他已經復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