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份通訊
一次與耶穌相遇的經驗
林秀貞
趁著假期,我參加了思維靜院四日三夜的避靜祈禱工作坊,學習聖依納爵的祈禱方式,望能在寧靜中得見耶穌。
第一天晚上,導師在簡介會中誠摯地分享自己的祈禱經驗,並表示自己常備手帕,因為她經常在祈禱時流淚。那一刻我心想:「祈禱就哭了?我可沒試過!」——直到福音默觀的練習。
那時候,導師揀選了耶穌治癒瞎子的一段福音(谷10:45-52),引導默想中的我漸漸代入為耶里哥的一名路人,遠處有人,那人走近,我留意著那人,我肯定祂就是耶穌——我一直以為當我遇上耶穌時,我會好像在漁船上被耶穌召叫的伯多祿一樣,毫不猶豫,舉步追隨;可是,我的反應剛剛相反,沒有預期的興奮,反而滿心害怕。我渴望走近但又自覺不配,我心生遲疑更害怕被拒絕!
當時,福音的其中一句經文觸動了我,耶穌就好像對我說:「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?」我一邊細味這句說話,我的心酸了一下,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了出來。究竟我願意耶穌給我做甚麼?從來都是我不願意?從來是我阻礙了自己與耶穌的相遇?想到這一點,我的眼淚更是奪眶而出。
在慣常的祈禱中,我很少祈求一些實質的東西。耶穌在山園祈禱的一幕,是我學習的榜樣:「請給我免去這杯罷!但不要隨我的意願,惟照你的意願成就罷!」我一直希望肖似天主,做一個天主所喜悅的人。
那一刻,我真的不知所措,搞不清我願意祂為我做甚麼。眼淚一直在流......也許是淚流多了,耶穌察覺了我,走到我跟前,自然而然地,我抱了耶穌一下,彷彿溺水的人抓住浮木,彷彿迷路的孩子抱住至親,那是多麼治癒的一抱。
突然,耶穌說:「You have my words!」那是多麼震憾的一句話——事後回想,依舊不可思議——我的默想一直都以廣東話建構,那突然而來的一句英語,那富有溫度的語調,怎麼可能不是耶穌向我說話呢?再者,我一直在細味我願意耶穌給我做甚麼,在我未向祂祈求之前,祂已經無條件地、完完全全地答允了我。我的眼淚一直在流,今次是感動的淚、感恩的淚。
在整個祈禱過程中,導師一直用一些問題引導我們默觀福音,就在此時,導師提醒我們,祈禱將接近尾聲,邀請我們向耶穌說出未完的話。那時候,我感受著耶穌的愛與肯定,真的不捨得離開,希望能留住這一刻。於是,我對耶穌說:「I will be back。」我多麼渴望再與祂再遇。耶穌向我微笑,輕輕的用手指向我,然後淡淡然的回答說:「I am here。」那是一句多麼溫柔,而充滿力量的說話。彷彿當頭棒喝,我在羞愧中覓得感動,耶穌一直與我同在,又豈有離開和回去的需要?淚,還是一直在流。
(徐神父按語:秀貞,恭喜你有這祈禱的經驗!但正如耶穌所說:I am here,那他便是一直都和我們在一起了;像魚在水中,水在魚內。那麼,為什麼我們不是一直都感覺到耶穌的臨在呢?所以,你的這次經驗要幫助你去經驗耶穌的其他臨在,尤其是他「無所不在」的臨在,那是「風雨晦明身外事,心中只有艷陽天」的「無所不在」。他和我們同在,超越生老病死成敗得失喜怒哀樂,而且不限在聖堂或任何的靈修活動中。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