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宗教生活
輝
天主教家庭
曾經有女兒的朋友到我們家小聚,說我們家有很多「天主」。原來她看到我們家的苦像、聖經、聖家像…等信仰標記。我們一家三口很少有祈禱會、讀經分享等,反倒是約朋友回家一起參與基基團(基督徒基層團體),女兒在旁默默陪伴,都是我們的快樂心靈之旅。
主日半天
每個主日一家參與彌撒,是最有象徵性的活動。女兒自小學開始,幾乎每次大型測考試都遇上教研中心的步行籌款或大自然靈修(由早上8時至下午5時的教研靈修活動),但女兒從不因測考而缺席,而女兒也覺測考的「位置」從不超過主日活動。或是說,參與主日彌撒,本身已成了生活的部份,根本不存在「選擇」(包括捨棄)的想法。而由於測考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心力預備,驅使我們更要提早預備和有效規劃去?習。現在女兒升上中學,看到她在預備測考上懂得提前?習、盡力交託,我感到這些都是以上宗教生活帶來的好影響。
展望︰疫情間我們會追韓劇,日常分享時,也會無意中討論起劇情或角色帶出的啟發。盼望能在生活中,也會討論主日彌撒經文、神父講道帶出的啟發。
(徐神父按:特別要找機會注意其中的「天國」或「大同」的幅度。)
飯前禱和睡前感恩
家中每次進食前,我們都會一起祈禱。女兒讀幼稚園時,會唸︰「Dear God, thank you for giving us……to eat and……to drink.」小學時,會唸︰「感謝天父,賜我飲食,求主加力,教我珍惜。」不知何時開始,我們一家都會用以上的禱文作進食前的禱文。而每次我唸的時候,都會想起世界應有人還未吃飽,而我們應如何善用上主的恩典等等。有時也會以自發祈禱來表達我們的感恩或期盼,日子久了,家族聚會時(如過節、親人生日),儘管我的姐姐哥哥不是教友,也會和我們一起祈禱,而我也會藉此在禱詞中,表達我對他們的關心和祝願。
由女兒懂說話開始,每晚我們睡前,我都會說︰「今天有甚麼要多謝天主?」然後我、太太和女兒就會說一兩項感恩的事情,並「希望天主今晚給我們好好休息,明天繼續好好活快樂和有貢獻的一天」。這種每晚的睡前謝主「儀式」,讓我和家人賺得了每天分享最感恩的時光。
天主給各人的任務不同,但「使命」一樣
「我來,是為了叫他們獲得生命,且獲得更豐盛的生命」。積極、愉快、有用,成為一個活潑的人(a man fully alive),是天主給我們在世的「使命」。而家庭宗教生活,是幫助我們達到這「使命」的生活方式,相信大家都能找到一種既能配合自己和家人,也不斷趨近豐盛生命的家庭宗教生活方式。
|